close

對高齡長者來說,室內最常發生跌倒的場所為浴室,其次是臥房,根據國健署調查顯示,50歲以上中老年人的跌倒率為13.6%,原本熟悉的環境超過3成竟是「地雷區」;對輪椅族來說,一般家中陽台、浴室或廚房都設有門檻,身心障礙者根本無法跨越,換算下來超過4成的居家空間根本就是進不去的「禁區」。居家環境已是重重障礙,戶外環境更是危機四伏,隨處可見斜坡有障礙物阻擋,導盲磚鋪設不確實、人行道地磚破碎不平整,都降低了身心障礙者以及長者出門的意願,身心障礙者中就有10.61%的人從來沒有外出過。

伊甸基金會堅信「沒有障礙的人,只有障礙的環境」,以預防失能,減緩老化的概念出發,因此伊甸於20日在台北信義區新光三越香堤廣場舉辦「無障礙生活節」,希望透過實際體驗的方式,瞭解身障者及失能長者生活上遭遇的困難,更提出了「無障礙生活城市宣言」,就交通、居住、照顧服務與資訊平權等面向,提出了相應的目標,期待讓失能長者及身心障礙者生活獲得自主的權利,藉此延緩失能以及預防老化。20日活動中邀請到台北市市長候選人柯文哲親臨現場,進入實境體驗區親身體驗長者與身障者居家生活遭遇的困難,並簽署宣言響應,對實現無障礙生活城市提出見解與期待,柯文哲表示,關懷分享是他的六大政策理念之一,以市政建設願景來說,台北市的公共空間應為無障礙環境,而針對居家環境,則應依照身障者與長者的需求,建立申請補助的系統機制作個別化服務。這次也獲得台北市文化局的肯定,延續無障礙生活的理念,文化局將於10/4-10/26於松山文創園區舉辦台北設計城市展,一同推廣通用設計城市的概念。

伊甸今年提出「無障礙生活城市宣言」,包含四項訴求與目標: 
1.行動無障礙,拿回用路權:市區常見柏油路與人行道凹凸不平,騎樓沒有斜坡連結,輪椅族根本無路可走。為追求行人用路權,道路平整應涵蓋所有道路比例80%以上;而每個鄉鎮市區應設置一個以上的輔具服務中心,讓長者與身心障礙者取得輔具或維修時更為便利。

2.交通無障礙,載具無落差:每個人都有外出活動、工作、交友的需求,但是大眾運輸工具連結整合上許多地方仍需改善,因此應該建構完善的無障礙交通網絡,民眾使用不同種類之大眾運輸工具時,不應有無法接駁、轉乘或搭乘的情況。

3.居住無障礙,社宅通用化:目的希望每個人都能擁有買得起、住得進的房子,因此社會住宅於總體住宅比例應提高至10%,且100%符合「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則」之規範,擁有合適居住空間不再遙不可及。

4.資訊無障礙,傳遞無延遲:近年來重大食安事件或者重要政府資訊公佈時,許多身心障礙者跟長者無法即時得到完整資訊,如同旅行到陌生環境裡的遊客。因此公開資訊應提供各種無障礙版本,以利身心障礙者及長者理解其內容,例如無障礙網站,手語版、電子檔、圖示簡要版文宣,電視節目備有手語翻譯及即時字幕。

伊甸基金會資源發展處處長林文賓表示,高齡化社會來臨,身心障礙者與年長者共同面臨「老化」帶來的風險,台灣目前約270萬名高齡長者以及112萬身心障礙者,根據衛福部「長期照顧服務網計畫」推估,因慢性疾病與功能障礙進而失能者,民國100年65歲以上的失能者為40萬名,而到119年將會倍增至80萬名,也就是說,台灣每5位長者就會有1位失能者需要各方面的協助。因此伊甸今年舉辦無障礙生活節,透過體驗行動,讓大家同理行動不便者每天面臨生活困境,並透過居家照顧、輔具支持與居家環境修繕等既有服務支持,讓身心障礙者與長者擁有尊嚴與尊榮的後老生活。這次也很感謝愛心企業Homebox好博家大力協助,一同佈置設計體驗區,推動無障礙生活的理念。倢美企業總裁曾鴻源表示,很高興能參與這次的無障礙空間活動,透過這個活動,一般大眾更能體認身心障礙人士生活上一些不方便的地方,進而更能夠體諒關懷協助這些身心障礙的朋友們。

在台灣有將近70萬名失能者,因為身體的限制或退化,生活起居遇到重重障礙,需要協助與改善。伊甸期待透過居家照顧、輔具支持以及無障礙環境居住及修繕服務,藉此改善生活品質,減輕照顧者的辛勞。邀您支持「無障礙生活計畫」,請上伊甸基金會官網www.eden.org.tw 進行線上捐款,或電洽伊甸捐款專線(02)2230-6685,劃撥帳號05793779,戶名: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。

arrow
arrow

    粉紅雨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